腾冲最北边陲的滇滩镇山高林密、风景秀美,国境线长达24.7千米,主要居住着汉族、傈僳族。这里,有一位行医26载的乡村医生——周加声,他自34岁踏上乡村医生的岗位以来,一直秉承着医者的仁爱之心,始终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,为守护边民健康而不懈努力着。
用脚步丈量的医者仁心
滇滩镇距离腾冲县城60余千米,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看病,周加声在村医的岗位上一干便是26年。26年的寒来暑往、日夜交替,他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,只要电话一响,无论病人在哪里,他都会立即上门诊疗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用脚步丈量着边陲大地,为病患的健康不断奔走。
至今回首,诸多往事依旧历历在目。1985年,大岭子村民小组的一位妇女突发子宫大出血,因村级不具备抢救条件,情况万分危急,周加声二话不说,指挥群众将妇女抬到手扶拖拉机上,他驾驶着拖拉机将妇女送到乡卫生院,因送达及时,妇女得到救治。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,周加声电话骤然响起,原来当地一位傈僳族妇女在家生产,产后胎盘滞留,情况十分危急,周加声得知后,立即冒雨前往产妇家中,及时取出胎盘,确保了产妇的生命安全。此类事件,在他的行医生涯中不胜枚举。周加声认为,“医者父母心”是作为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,对待病人,要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,心存仁爱。所以,病患的康复,便是他最大的心愿;病患的认可,便是对他最大的褒奖,正所谓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”。
用真心守护的健康使者
近30年的时光,周加声对待群众始终保持着一颗真心,他想群众之所想、急病患之所急,在实际工作中,他为了改变广大边民传统思维,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,应对突发事件而不懈努力,用一片真情换取了大众的认可。
数年前,周加声得知核桃园小组一名女童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,他一直记在心头,当得知红十字会有先心病项目后,他多次到红会帮助其申请救助项目,项目落实后,参加了核桃园小组为其手术费用筹措的捐款仪式,患儿因此得以顺利在上海实施了心脏修复手术,每当看到她与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,周加声便感到十分欣慰。
前些年,受限于边民文化水平低、预防意识淡薄、计划免疫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的现实。周加声知难而上,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,改变居民们预防观念淡薄的现实,对那些不支持免疫接种的家长,耐心解释说服。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,他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、信任和支持,他所在的社区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提高,各种免疫接种率达95﹪,先后三次被评为防保工作“优秀个人”。
用行动践行的初心使命
2004年,周加声调任滇滩镇联族村卫生所所长,继续坚持着他守护边民健康的“初心之旅”?!安煌跣?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开展中,作为一名有着2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周加声,他的初心便是任劳任怨、不图回报地守护边民健康。
数年的从医生涯,让周加声深深体会到,每一次准确无误的诊断都会减轻患者的痛苦,减轻病患家庭的经济压力。为此,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刻苦钻研,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;用业余时间钻研各类医学典籍,并做了大量笔记,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弃,坚持向资深老医生虚心请教,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。通过不懈努力,他的医疗水平快速提升,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。
作为社区卫生所所长,周加声以身作则,努力工作,团结带领同事严格执行新农合的各项政策,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,社区卫生所因此两次被滇滩镇镇政府评为“先进单位”,周加声本人获2008年腾冲市第一期《云南部分地区防治妇女儿童艾滋病项目》优秀个人称号,2011年被腾冲县人民政府评为“先进医护人员”,12次被滇滩镇党委表彰为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。(文/图 腾冲市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