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腾冲市荷花镇尖山村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,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,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水平,共建共治共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全力助推乡村振兴。先后获得了云南省卫生村、第五批“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(村)”、腾冲市文明村镇、腾冲市美丽村庄先进村等殊荣。
持续深化文明创建,为乡风文明绘就幸福底色
尖山村坚持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为精神扶贫的重要载体,依托村文化活动场所,通过整合各方资源,建设完善室内活动用房20间,室外活动场所6处,配套建成了高标准的党群活动室、农家书屋、家长学校、妇女儿童之家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,配备文化活动器材36件、健身器材2套16项、图书3200余册,切实解决了群众无场所开展文化活动的难题。群众自发成立了5支文艺队,先后联系各级文艺宣传力量到村开展文艺演出活动20场次,真正使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成为改变村风民风的“净化器”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8支文明实践服务队,设立1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,针对群众需求开展理论宣讲、法治教育、教育科普、文化体育、扶危助困、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。着力提升普法精准性和实效性,成立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,严格落实“会前学法”制度,做到逢会必普法,利用“十户联防”工作群、村级工作群等积极转发案例故事和法律知识,通过悬挂横幅、宣传标语、应急广播循环播放普法知识等方式全力营造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”的浓厚氛围,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余次。依托科普宣传室和健身活动室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教育、健身活动、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18次,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水平,倡导健康生活方式。坚持开展文明家庭、卫生村、十星级文明户、身边好人和好婆媳等创建活动。
持续深化文治理,为乡风文明创造优良环境
党员+群众,当好基层治理“顶梁柱”。新时代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、打赢基层治理这场“硬仗”,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治理的“主心骨”作用。尖山村设党总支1个,下设3个党支部,有56名党员,认真贯彻、积极创新、勇于打破“村—村民小组”的传统工作模式,全力推行“党总支+党支部”治理新模式,积极利用“三会一课”大力开展党内法规学习、宣传党的主张40余次,把党的组织“触角”延伸到基层治理最前沿,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,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。村建立健全村庄应急管理体系,研究制定了防灾避灾应急预案,明确风险评估、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事项,配备义务救灾员、志愿者、综治协管员等力量,坚持每月巡河不少于3次,三年来,累计开展安全隐患用电、用火等的大排查18次,开展地震演习9次,防灭火工具使用培训6次。巷道长+网格员,优化服务群众“心模式”。尖山村注重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,党建引领作用明显,村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高,干群关系和谐。积极推行“巷长制”,通过民主评议选取有能力、有威望的巷道长13名以及认真负责的网格员33名,每一条小巷由一名巷长和两名网格员共同管理,并设立“巷长制”公示牌13块,明确网格区、联系方式及工作职责,便于群众监督及表达诉求。为有效快速开展村治理工作,还建立健全了村委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民兵等基层组织工作制度,科学编制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、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,规范运行村级事务,保障了农民权益?;チ?千里眼,奉上社会治理“神助攻”。尖山村坚决防止黑恶势力对基层治理的干扰侵蚀,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,在村委会、人口密集处等地广泛张贴扫黑除恶横幅及标语共计25条,发动广大群众举报犯罪,提供线索。此外,还走村入户宣传扫黑除恶应知应会知识,发放宣传单、宣传袋、宣传手册等资料1000余份。紧扣“雪亮工程”,积极建设智慧安防小区,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联网应用。目前,已在村安装高清摄像头28个,为智治增添成色。有了“互联网+千里眼”这一“神助攻”,村基本实现对3条主要通道,5个活动场所及重点区域的实时全覆盖监测,有效预防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。
持续深化文明培育,为乡风文明凝聚奋进力量
尖山村“两委”牵头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,把婚嫁彩礼、红白事宜、人居环境提升等融入村规民约,在沿路文化墙、宣传栏和文化活动场所等布设移风易俗宣传海报,通过36个村级微信群、文明实践活动、文艺表演等广泛宣传传统美德、抵制封建迷信活动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,移风易俗理念家喻户晓、人人皆知、户户遵行。同时,在培育文明乡风、破除陈规陋习、丰富文化生活上下功夫,建立农村党员、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报备制度,切实推进婚俗改革、殡葬改革,倡导绿色殡葬、文明安全祭祀,摒弃搞攀比、讲排场、比阔气的奢侈风气,反对铺张浪费,提倡“光盘行动”,杜绝“舌尖上的浪费”,营造节俭光荣、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,让文明新风在尖山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以“我们的节日”为主题,利用春节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、七夕、中秋、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0余次。注重家庭、家教、家风建设,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“家风家训大家谈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,有力推进了群众文明素质教育的提高。
持续深化文明实践,为乡风文明奠定坚实根基
尖山村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,开展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教育和“四史”宣传教育10余次,通过文艺汇演、政策解读、农技指导、健康科普、普法宣传等创新形式,利用文化活动、重要节日和户长会等,开展“学党史、感党恩、跟党走”系列活动10余场,开展“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”主题教育6次,不断增进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信念。同时,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,把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,确保党员受教育、群众得实惠,安排有联系服务群众能力的42名党员,精准联系347户群众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基层,融入群众,融入日常工作,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。聚焦社会保障、技能培训、政策帮扶、服务帮扶、心理疏导等,着力提升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温润他们的心灵,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。其次,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、垃圾分类投放知识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卫生大整治等专项行动40余次,有针对性地清理整治村庄主道路沿线的房前屋后、沟渠、乱堆乱放等,配备5个自管组、6个保洁员,定期维护全村环境卫生,设置20余个垃圾桶,每2天安排垃圾清运车进行一次集中清理,推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,引导干部群众珍惜自然资源,促进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,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,严守生态保护红线。